用北斗卫星解决“人象冲突

信息来源:admin     时间:2020-11-26     浏览: 3766次


    “人象冲突”问题由来已久。据专业人士介绍,这是大象学中最复杂的一个问题,几千年来也没有持续有效的缓解方法。

  如今,“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系统建成后,利用科技手段解决“人象冲突”成为可能。通过给大象戴上“电子项圈”,结合北斗定位+云技术,从空中为人民生命财产架起了一道无形的守护网,成为北斗造福人类生活的又一鲜活例证。

  “人象冲突”困扰已久

  大象作为一种自由漫步、大范围迁移的动物,由于体型庞大,会对周边的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在我国,亚洲象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其体型巨大,感官发达,自我保护意识强,具有攻击能力和群体攻击的特点。

  成年亚洲象每日食量约为150公斤,每天需要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行走和觅食。如果象群行进到人类居住的区域,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人象冲突”,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有时,这种冲突相当惨烈。野象出没的地方,人们的生命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有的村里甚至设置了“野象监测员”这样的高危职业,当象群靠近村子时他们就开始日夜监测,然后通过村中广播、微信群通知等方法,提醒村民回避。尽管如此,伤人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此外,被象群踩踏过的田地也经常变得坑洼密布、面目全非,因此,大象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大型的农业“害虫”;野象还能够轻而易举地损毁人们的房屋、设施,家中铁门被象鼻轻轻一甩就能“连根拔起”。

  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9年,西双版纳全州共发生野生亚洲象肇事事件4600多起,导致50余人伤亡,农作物受损面积12万余亩,保险补偿超过1亿元。

“无解”难题迎来曙光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约300头亚洲象,集中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其中约有200多头活动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与当地

居民的生存范围存在交错甚至重叠。

  一边是野生动物保护,一边是人类自身的生存。这对矛盾会一直“无解”吗?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一般来说,解决“人象冲突”的传统方法多是依靠人工警报、燃放鞭炮、燃烧火堆等方式进行驱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又引入大象围栏、无人机监测等方式进行监测预警,但受限于网络信号的覆盖和天气变化等因素,依然难以精准掌握象群的行动轨迹。

  如今,得益于“北斗”系统的精准定位和独有的短报文技术,“人象冲突”这一无解难题迎来了一丝曙光。

  今年7月,马云在阿里内网发布倡议,号召员工一起解决人象冲突,用技术寻找可持续的解决办法。阿里团队与商业卫星公司九天微星深入交流后,提出大象监测终端硬件系统与云平台软件系统相结合的方案。9月24日,在上海市政府指导,支付宝和蚂蚁集团主办的“外滩大会”上,这一解决方案首次与公众见面,展览区一条周长超过3米的“大象项圈”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

  九天微星创始人兼CEO谢涛介绍,大象项圈采用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北斗短报文信息回传和NB-IoT信息回传等技术,与云平台配套使用,可及时监测大象的行动轨迹。

  “北斗”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据介绍,利用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大象项圈”内置的电子围栏将野象活动区域划分为“栖息地安全区”“缓冲区”和“人象冲突区”。

  当项圈监测到大象离开栖息地,前往森林边缘的“缓冲区”时,每运动200步,系统触发一次定位和上报,为管理部门提供“人象冲突”预警。

  当大象进入“人象冲突区”,每100步就会触发和上报一次定位,为冲突监控和驱赶队抵达提供精确位置,减少野象侵入造成的人员损伤和财务损失。

  此外,考虑森林环境、大象生活习性、保护研究需要等因素,技术团队还采用了多种工艺对项圈结构进行加强,确保满足长周期工作、高级别防水、耐拉伸耐撞击、可调节尺寸等实际使用需求,具有功耗低、可靠性高、定位精度高等优势。

  未来,这些长期记录的位置及轨迹信息,也将为研究野象的栖息地和活动习性提供精确数据。

  谢涛表示,“本次大象项圈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卫星应用场景示范,相关技术和方案可拓展至多种珍稀动物的保护。”

  据悉,九天微星和阿里相关技术团队近期将再赴云南西双版纳,进行项圈佩戴试验,开展“人象冲突”解决方案实测。


  • 联系电话:0431-85850444 邮箱:365184815@qq.com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临河街3528号
    版权所有: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