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林草十大关注热点

信息来源:admin     时间:2021-04-22     浏览: 3186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国际森林问题与世界林业研究室长期跟踪全球林草发展趋势,分析确定了“2020年世界林草十大关注热点”。

一、新冠疫情对全球林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给可持续林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不仅中断了林产品供应链,严重冲击林产品国际贸易,而且加剧了森林治理挑战。由于森林经营监督监测和执法受到制约,导致地方社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受到威胁,非法采伐和林地用途转化等明显增加,毁林和森林退化加剧,严重影响自然保护目标和减排承诺的实现。另一方面,疫情也为林业创造了新的机遇。人们对森林特别是城市森林的重要性认识加深,推动了各类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文件的出台。疫情应对措施促进了数字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在森林经营和林产工业,特别是远程监测、智能管护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不少国家加强木材供应链评估,减少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对其他国家的依赖,鼓励本地企业基于本国需求开展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加工,提升木材行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二、欧盟加速推进《欧洲绿色新政》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巨大冲击,欧盟仍然围绕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全力推进实现《绿色新政》。2020年3月,欧盟委员会提出《欧洲气候法》草案,要求欧盟所有机构及成员国采取必要措施以实现碳中和目标。5月通过《2030年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及其行动计划,承诺保护欧盟陆地和海洋至少30%面积上的生物多样性,严格保护欧洲现存的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旨在加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使欧盟成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引领者。10月批准修订《欧盟森林战略》,基于《绿色新政》从推进可持续经营认证、争取林业资金、打击非法采伐、促进科研创新等6个方面阻止全球毁林和森林退化。《欧洲绿色新政》被认为是疫情后欧盟绿色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手段,有助于欧盟国家绿色增长战略的实现,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三、国际社会增加森林资金促进疫情后绿色经济复苏

  鉴于新冠疫情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联合国的呼吁和推动下,各国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等正调动各类资金资源,增加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投入。一是将森林资金纳入疫情后刺激计划和复苏计划,特别是英国、德国、日本、新西兰等发达国家通过一揽子刺激方案,为森林经营活动和林产工业恢复提供了及时可行的资金支持方案。二是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金支持。绿色气候基金、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增加了对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投资,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生态恢复。三是推动私营部门开展长期可持续的林业产业投资。澳大利亚、加蓬、黑山等国采取税收优惠推动林业产业重启。欧美国家政府与私营部门加强合作,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四是制定国家森林资金战略,将其纳入疫情后恢复计划。德、法等国出台相关行动计划,明确了林业投资领域和措施。五是吸纳私营部门投资,为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农村生计提供支持。

  四、全球加快造林增汇以应对气候变化

  2020年,森林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提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较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力争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英国、法国、美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积极响应1月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1万亿棵植树计划”承诺,制定大规模植树计划,把创新资金支持机制、推进实施造林工程等作为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欧盟决定将农业、土地利用和林业的碳汇量纳入欧盟2030年气候目标,并在《2050年长期气候行动战略》中明确提出加强欧洲林业碳汇及木材产品碳封存量核算,创新林业碳汇方法学,推动林业碳汇纳入欧盟碳交易计划。未来30年,如何实现农林碳汇核算标准更新及森林生长监测技术迭代,如何制定严谨合理的碳汇核算和市场监管规范与制度,如何完善增汇激励机制,将是全球农林业碳汇领域需要攻克的难题。

  五、自然保护地未能充分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全球自然保护地最新研究显示,尽管2010年至2019年全球保护地面积快速增长,自然保护地在陆地和海洋中的比例分别从14.1%和2.9%上升到15.3%和7.5%,但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成效非常有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保护率从18.9%增长到21.7%,进展缓慢。仍有大量需要保护的区域未纳入保护地体系,三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以及超过一半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仍然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农业开发仍是保护地的最大威胁,全球6%的保护地被用于种植各类农作物,其中22%是最应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冲突尤为尖锐。IUCN认为,2020年后保护地工作的成功与否,应以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实现及多利益方合作为标准,并发布了《保护地效益评估工具+》,指导评估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六、欧美加紧制定零毁林供应链尽职调查法律法规

  随着国际社会对大宗商品与毁林问题关注度的提升,不少机构提出应改变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管理模式及粮食生产消费方式。欧美国家加紧讨论制定大宗商品零毁林供应链相关法律,以减少大宗商品生产贸易造成的毁林。欧盟提出将涉及毁林的大宗商品尽职调查要求纳入《欧盟环境法》。英国修改《环境法案》,强制要求企业在进口大豆、牛肉等大宗商品时必须开展尽职调查,不得把涉及毁林的大宗商品投入英国市场,并于2020年11月完成修订案的公众咨询工作。美国联邦政府正在讨论出台相关法令,禁止从任何有非法采伐事件发生的地区进口畜牧产品、可可、大豆、棕榈油等大宗商品。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拟推进《零毁林公共采购法案》,采用禁止性惩罚手段强制要求建立零毁林供应链。这些法规的出台实施,将促使市场重新思考全球供应链中的环境问题,强化对零毁林大宗商品项目的投资。

  七、中国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

  新冠疫情大流行使野生动物保护和禁食野生动物成为全球关注热点。为有效应对和防范人畜共患疾病,中国在2020年1月29日禁止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关闭活体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并于2月10日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工作。修订草案于2020年10月1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明确规定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对违法食用及网络交易野生动物等行为进行规制,要求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加强野生动物检验检疫管理及疫源疫病监测。当前,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受疫情影响面临严峻威胁,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资金大幅缩减,野生动物偷猎案件持续增加。中国在此背景下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赏。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等动物保护组织呼吁其他野生动物交易活跃国家参照中国的做法,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和消费。

  八、《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获广泛关注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联合国认可的应对气候变化九大行动领域之一,其理念是以生态修复为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推进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和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行动纳入了《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为进一步促进该行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20年2月通过了首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该标准由8项标准、28个指标组成,首次为解决可持续管理及生态系统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提供通用框架,确保各类管理与保护方案的应用具有一致性和最佳实践性。标准的问世加深了各国环境治理主体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念的认知。然而,这一理念也遭到了一些质疑,有学者认为,尽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但仍不能作为解决气候问题、转变能源结构并实现“碳中和”的最终方案。

  九、联合国发布《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十、森林与生计及林业劳动力结构转型备受关注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森林与生计及林业劳动力结构转型成为国际林业重要议题。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全球居住在森林及森林周围的人口数量大约有16亿,他们大多依赖森林维持生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布的《2020年世界森林状况》指出,森林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诸多产品和服务对于保障人民生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森林向人类提供了超过8600万个绿色工作岗位,超过90%的极端贫困人口依赖森林解决谋生问题。同时,林业劳动力结构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转型。林业生产的机械化、供应链的重组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导致传统林业就业岗位正在减少,林业部门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地转向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教育、休闲旅游、生态疗养、森林认证等领域。如何确保丰富的林业劳动力资源和结构多样化的林业劳动力供给,对于今后的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 联系电话:0431-85850444 邮箱:365184815@qq.com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临河街3528号
    版权所有: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