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admin 时间:2021-08-16 浏览: 2486次
我国对林业草原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草原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新时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新要求,标志着我国草原战略定位发生了从生产资料为主到生态资源为主的历史性变革。
目前,草原监测与管理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接轨,草原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草原信息化管理系统仍然没有建立。全国现有固定监测点仍主要通过人工采集数据,数据主要依靠报送,不能实时在线浏览,缺乏与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融合,监测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草原信息化系统服务于草原管理势在必行。
草原信息化建设应围绕草原管理需求,开展草原“一张图”调查监测和信息化建设。通过数据的收集采集、分析与整理,建设草原监测评价数据库;通过数据的逻辑关系,结合草原管理业务,构建高度人机交互的草原监测评价信息平台。一是通过草原监测评价,不断充实草原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草原资源基础数据结构、数据量、数据类型等信息,完成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具备数据更新、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二是建设业务化、信息化应用系统。通过开发草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草原基况监测、草原生态评价、草原年度性动态监测、草原应急监测四大功能板块。三是实现草原空间信息的展现,提供决策服务支撑。基于云计算和5G技术,实现多级林草主管部门不同权限的信息共享和交互传输。四是积极融入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对接国土三调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并与其他草原信息系统和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共享,分权限层级开展在线服务。
因此,应抓住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的重要机遇期,积极推进管理草原信息化建设。一是通过草原监测评价掌握每块草原的分布、面积、数量、质量及动态变化,建设能够对接国家自然资源“一张图”、林草感知系统及各级草原管理部门 “互联网+监管”系统。二是围绕草原管理需求,通过收集、处理符合草原监测时相要求的遥感影像数据,制作遥感底图。三是通过草原资源调查监测,掌握草原基本信息、生长状况、生产力、灾害状况、生态状况、利用状况、保护修复和行政执法等专题属性,实现草原确权、监测、生态修复、退化管理、鼠虫害、防灭火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推进草原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和科学化转变,提高草原管理的科技水平,加快草原管理步入信息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