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admin 时间:2021-09-13 浏览: 2084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5月19日共同发布了《2020年保护地球报告》,对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11的实现情况进行了评估与总结。爱知目标11是针对全球自然保护地设定的10年目标,旨在加强对自然保护地和保留地有效、公正的管理,确保至2020年至少17%的陆地与内陆水域以及10%的海岸与海洋得到保护,尤其是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区域。
目前,全球陆地自然保护地和保留地覆盖率已达16.64%,接近17%的爱知目标。受保护的陆地和内陆水域面积从2010年的2 020万km2增加至目前的2 250万km2。若进一步将全世界由原住民、地方社区和私营部门管理的地区纳入统计,则全球受保护的陆地比例将高于17%。
报告对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受保护情况进行了评估。截至2020年底,全球20.2%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得到全面保护。从国家层面来看,世界各国或地区约62.6%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完全或部分被自然保护地和保留地覆盖,受保护的区域囊括了越来越多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全球821个陆地生态区中有44.5%达到了17%的目标。
报告指出,尽管成果显著,但仍有多方面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具体包括:1)全球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区中仍有33.8%没有获得任何保护;2)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区)当中仍有55.5%尚未达到17%的自然保护地和保留地覆盖率目标;3)当前全球保护区之间连通性较小,只有不到8%的地球表面符合“受保护且连通”的要求;4)在自然保护地中,仅有18.29%的区域针对管理的有效性开展了评估。
围绕2021年下半年即将达成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报告提出了以下5点展望:1)充分重视原住民、当地社区以及私营部门的努力,以当地自然守护人所接受的方式对相关领域的保护予以支持,有助于增加自然保护地和保留地覆盖率;2)扩大沿海水域之外的海洋保护地和保留地覆盖率;3)在现有的保护地网络体系基础上,增强新设立保护地的连通性、生态代表性和增加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区域面积;4)扩大保护规模,采取行动聚焦规模小却彼此连通的自然保护地和保留地,加强跨界和区域合作;5)提高自然保护地和保留地管理的公正性及环境服务的普惠程度。
报告强调,自然保护地和保留地可为生物多样性提供避风港,惠益全球,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将成为推动“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倡议相关行动的关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