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知识产权转化的广西龙胜、罗城实践

信息来源:admin     时间:2023-05-08     浏览: 13183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国家林草局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强化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推进林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国家林草局科技中心调研组日前来到国家林草局定点帮扶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对三个林草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项目进行实地验收。

一、发展林下经济 龙胜百合效益渐显

龙胜各族自治县,“九山半水半分田”,适宜发展大百合等林下经济作物,以节省有限的农业用地。

野生大百合兼具药用、食用、观赏价值,鳞茎可加工成可食用的大百合粉。在自然条件下,大百合存在休眠现象,制约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广西林科院赵志珩团队凭借“一种提前打破大百合休眠的方法”专利技术,获得国家林草局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项目支持。

赵志珩表示:“我们通过低温处理打破大百合休眠,诱导大百合种球在低海拔地区生根,同时结合快繁体系,为实现大百合规模化种植起到关键作用。”项目已收集10个大百合野生种群,筛选出5个高淀粉含量的优良单株,并测试出最佳收获期。

目前,龙胜已营建大百合示范林300亩,建成1条大百合粉加工生产线,产能提升到日产500公斤,带动20个农户。2021—2022年,示范林加工大百合粉510公斤,按每公斤300元计算,合作社收入15.3万元,大百合林下种植效益渐显。

桂林市委常委、副市长韩学文表示:“桂林的山林中孕育了多种可开发利用的珍稀野生药用、观赏、香辛料植物和经济林果种质资源,经过新品种创制和转化,就能像罗汉果产业一样,培育出新的‘10亿元产业’。”

二、改变林农意识 罗城杉木增效增收

免费送苗木、送肥料、送技术下乡,这件大好事发生在位于桂西北大石山区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罗城是广西杉木的中心产区,种植杉木是当地林农的重要经济来源。过去,杉木种植管理技术粗放,林地生产力低,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

广西林科院陈琴、戴俊团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不仅筛选出一批杉木优良种质资源,而且研究出成熟配套的杉木育苗和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体系,但一直没有机会将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2019年,借助国家林草局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项目平台,陈琴、戴俊团队将项目实施地落在了罗城,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杉木优良材料,转化运用“一种采用杉木组培苗以苗繁苗的方法”专利技术。项目组把2.4万株良种壮苗和10吨杉木专用肥免费发放给农户,通过现场讲解、培训授课,指导营建杉木示范林133亩。

与广西地方标准对比,该项目所营建的杉木示范林蓄积量大约可增产569.6立方米,产值可增加51.3万元。根据2023年的最新调查,项目组指导林农营建的4年生杉木良种林分平均树高4.8米,平均胸径8.1厘米,相当于胸径年均增长2厘米,林分速生性状明显。

“良种+良地+良法+良肥”的配套技术措施,使杉木林分生长效益显著提高。看着效果,林农们使用良种和良法进行造林的意识得到极大提升,越来越多的林农开始主动向科技人员了解科学营林知识,实现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和促进林农增效增收的双赢。

三、改良土壤性状 罗城红土肥力升级

我国南方地区多为红壤土。罗城红壤土酸度大,磷和钾营养成分缺失,有机质含量较低,难以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条件。

东北林业大学黄占华团队承接国家林草局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项目,以罗城地区的红壤土为改良对象,探究土壤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物质迁移规律等,转化运用生物质基土壤改良剂的关键制备技术。

黄占华说:“生物质炭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丰富以及表面官能团较多等优点,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壤碳存储。将其作为原材料制备具有缓/控释功能的土壤改良剂,还可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持久性以及实现可控释放。”

2021年5月,项目以罗城东门镇柿树种植基地和龙岸镇桉树采伐迹地为2个示范样地,共提供生物质炭基土壤改良剂5.5吨,对240株柿树苗和30亩油茶套种天冬的桉树采伐迹地进行了改良。

经生物质炭基土壤改良剂处理50天后,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大幅提升,有机质含量也有一定提升,pH值控制在了5.8—6.5的范围内,改良后的土壤可以种植更多种类的经济作物。

“施用土壤改良剂的地块,柿树生长量和挂果率明显高于未施用的地块,在桉树采伐迹地油茶套种的天冬生长率也明显高于未施用地块。”罗城县林业局欧文斌介绍。

   在广西调研的交流座谈会上,国家林草局科技中心负责人表示:“林草科技对广西林业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科技中心负责林草知识产权工作,希望通过在广西实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项目、推进植物新品种惠农等工作,总结经验,探索出优良植物新品种转化运用模式,为地方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切实带动当地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 联系电话:0431-85850444 邮箱:365184815@qq.com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临河街3528号
    版权所有: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