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admin 时间:2019-08-22 浏览: 4409次
想参与义务植树去哪找地?千里之外能否为生态保护助力?森林资源安全状况如何、生态旅游去哪好?哪里的果子成熟可以采摘……要想了解这些信息,都离不开生态大数据的应用。
生态大数据是生态变迁的“信息收集器”、生态发展的“本质显示器”、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变速箱”、生态治理的“数据指南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作为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承担着我国生态大数据建设的重任。
2014年起,国家林草局信息办组织林业和信息化专家,完成了《中国林业大数据发展战略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国林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将生态大数据作为智慧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支撑,为林业现代化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供全新动力。
一、生态大数据分析采集体系建立
2017年,生态大数据基础平台体系正式批复。项目总投资2.8亿元,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将建成生态大数据监测采集体系、“四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动态决策体系、生态大数据治理创新体系。
生态大数据采集体系旨在加强生态大数据采集规划建设,以归集数据为目标,形成完整、分类清晰、不重复的数据元素集。目前已开展“互联网+”应用,采集生态恢复数据;建设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采集生态监管数据;建设国家公园监测平台,采集生态保护数据;建设国家卫星林业遥感数据应用平台,采集生态公共基础数据;建设中国信息林,采集生态服务感知数据;开展网上需求分析,采集生态用户行为数据。
北京市城区“绿视率”分析研究就是应用生态大数据推动精准化“建绿、管绿”的示范之一。该研究利用人工智能自动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的80多万张街景照片进行识别分析,形成北京市五环以内“绿视率”数据库,绘制“绿视率”的动态分布图,掌握各街区绿化现状,为推进全市“留白增绿”“见缝插绿”,进一步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生态大数据应用体系初见成效
2016年,“金林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这是首个亿元级国家重大林业信息化项目。项目以全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数据为基础,建设森林、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监测与保护5类业务应用,将实现与工信、国土、水利、环保、住建、气象等九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辅助决策和管理能力将明显提高。
2018年7月,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揭牌,标志着生态大数据基础平台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正筹划建立全国生态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以国家生态大数据中心为主中心,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东北和西南等为区域分中心,以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大数据中心为省级分中心的生态大数据体系。
国家林草局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初步建成,支持在线审批应用,整体实现了国家林草局行政审批事项的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公开、全程监管,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地方智慧示范建设全面开花。湖南建成了林地测土配方网络服务平台;四川温江打造了“智慧花木”信息化品牌,极大地活跃了西南花木交易市场;河南老君山智慧景区利用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了现代化智慧景区;北京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结果,为民众提供秋季红叶观赏攻略等。
三、生态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建成
中国林业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目前已基本建成。平台将中国林业的各类数据甚至国际林业数据都集成在数据库中,为社会公众以及林业从业者提供丰富的在线林业数据资源,满足用户快速搜索、在线浏览、下载收藏的需求。
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平台基于林业资源历史和现实数据,采用统计、分析、预测等手段,进行数据的深入挖掘,为林业科研人员科学研究以及领导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促进林业综合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
目前生态大数据区域建设已取得突破。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林业数据资源协同共享平台建设正有序推进,整合梳理林业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三大试点区域生态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正逐步实现。
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方面,国家林草局相关单位开办的15个网站全部整合到中国林业网统一后台,20个应用系统按照单点登录的方式,实现了统一认证、统一登录、统一注册,梳理了国家林草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清单,初步建立了数据收集共享机制。
根据规划,生态大数据开放共享体系将实现林业大数据与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开放平台的对接,加强与农业、资源、水利、气象等生态建设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目前,依托政务外网,建设国家林草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在线实时管理,并通过数据接口对接国家共享交换平台,及时同步数据资源,供其他部委订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