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admin 时间:2019-11-05 浏览: 5710次
获奖时间: 2013年
获奖等级: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张忠辉 牟长城 杨雨春 赵珊珊 侯丽伟
内容简介:吉林省西部是东北地区生态脆弱的重点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全区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分别为58.77hm2、153hm2和1.4万hm2,分别占全省西部土地总面积的12.5%、32.5%和0.03%。加之近年来吉林省西部降雨量较低,更使吉林省西部的脆弱生态本底雪上加霜。本项目针对吉林省西部生态脆弱类型复杂,植被退化严重,生态治理技术薄弱的现状和脆弱生态环境修复的科技需求,以土地治理为目标,根据西部生态脆弱类型,分别采取相应的土地治理技术与方案,解决西部土地治理与植被恢复等关键技术问题,探索适合不同脆弱生态类型的土地治理技术体系,建立生态脆弱区土地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熟化程度高、简便易行的应用技术体系。
本成果在吉林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治理技术方面,建立了沙化土地治理综合技术、提出了盐碱地土地治理技术、确定了水土流失土地治理技术,形成单项技术5项,并培育了适宜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治理树种7种,本项目研究取得了以下技术突破与创新:建立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治理技术体系;形成了沙化土地造林保活技术,该技术是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提高到95%和90%;摆脱了传统樟子松沙地育苗难、造林成活率等系列问题,使其造林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建立了沙地农防林改造和更新技术,在西部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盐碱地中成功地筛选了适宜栽培树种并建立了造林技术体系;根据文冠果群体数量和质量性状并结合文冠果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筛选优良群体,并确定了其相应的适宜栽培pH值范围;并将四翅滨藜等物种引入西部盐碱地土地治理中,建立了相应的造林技术并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丰富了该地区的物种分布;对引进的吉林省东部9种树种和西部本地12树种的耐水湿特征进行考察,筛选、培育适宜树种并进行推广示范,有效解决了河岸带水土流失问题,提出了河岸带区域水土流失治理造林经营模式。因此,本项目对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进行分类治理,建立了系统的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体系,形成了高效的空间优化治理模式。